未来,养老,我们该怎么办?
出路:
1.居家养老
(1)以家庭为核心
(2)社区为依托
(3)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
2.加大政府责任
加大政府责任,提高政府投入,增加养老储备资金,完善养老保险制度,扶持养老服务行业等,在制度上、资金上、政策上加强政府养老
3.社会力量参与
政府加强引导,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设施,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。
4.加大商业养老
商业养老保险是对社保养老保险的一种补充形式。社保体系的养老保险是保障最低生活水平,商业养老保险是让你活的更好。
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
社会保险
经营主体:政府
实施方式:强制
目的:只能满足社会成员生、老、病、死等方面较低层次的需要,即生存需要。
保障水平:最基本的医疗保障缴费:同年龄段,不分性别的按同一标准交费。
服务:基本无服务。
商业保险
经营主体:商业保险公司
实施方式:自愿
目的:可满足人们生活消费的各个层次的需要,保障水平可以相对提高。
保障水平:最大化的医疗保障。
缴费:按年龄、性别区分,体现人性化,且档次可以调整。
服务:专业化的服务人员和服务体系。
社会保险遵循“低水平、广覆盖”的原则,提供最基本的保障;
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,对全民进行了全面、多层次、灵活多样的保障。
十四五规划中的养老对策
1.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
政府养老的表述:三条支柱
第一支柱: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——基本
第二支柱:职业(企业)年金——补充
第三支柱:个人养老金+商业养老保险——完善
2.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战略
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,由“养老”到“享老”
个人养老金的建立
1.养老金体系的评价指标
(1)覆盖面
(2)充足性,就是能否让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充足
(3)可持续性
2.人口老龄化趋势是当今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最重要的一个趋势,全世界都告诉我们,单靠任何一个养老金支柱都是不稳定的。所以,个人养老金的建立是一个必然趋势。
3.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、储蓄存款、商业养老保险、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、成熟稳定、标的规范、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,参加人可自主选择产品,还可以短期中期长期组合。
商业保险与养老
商业保险功能的再认识
1.对未来的保护
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。坚持应保尽保原则,健全统筹城乡、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,稳步提高保障水平。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。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、异地就医结算制度,规范社保基金管理,发展商业保险。
2.稳健的回报——缘于投资的方向
3.双重的保障——保险与投资的兼顾
4.财富的传承
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税收模式
养老资产的配置与规划
1.充足的流动性资产
(1)一定的现金流
(2)必备的年金险
2.养老社区的入住权
(1)可以有地点上的选择
(2)关注医养结合
3.以房养老模式
正确的打开方式——大换小
保险帮助我们和谐的生活:老年幸福
1.生理上步入衰老阶段
饮食等方面的需求将会大大降低,健康保健和延年益寿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将大大增加。
2.高龄化后的变化
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失去自理能力,因此,对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的需求明显增长。
3.社会角色的转变
原有消费偏好转变高品质消费需求增加
4.精神消费时间成本降低
老年人对精神消费的需求会高于其他年龄人口